2007年11月1日星期四

心理减肥的重要性

“调整食谱、限量进食、适当运动”,是现代减肥的总原则。但实际上减肥者多以失败告终。合理的减肥是根据自己的体质、年龄、骨架大小、健康状态等条件,采取行为疗法和心理指导,配合相应的药物和饮食控制。如:采用行为矫正术,以心理治疗的方式,指导其选配每天的饮食,改变饮食习惯,避免食物外来诱因;对节食有效、体重下降给以鼓励;安排适当的运动以排除多余的热量等,效果比较理想。

而且可以进行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不仅在于控制和减轻肥胖者的体重,关键在于改变其体象(人对自己身体所给予的以美丑、强弱等的主观评价)。肥胖者的人格多不完整,对身体不满意的感觉强烈。通过这种方法的治疗,可使自我评价提高,自我价值感增强,获得良好的体象。

心理减肥是减肥成员中的“另类”,但谁也不能否认它在减肥中的作用。古人有诗证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由此可以看出精神减肥的作用。在心理学越来越被重视的21世纪,心理减肥已经被提到一个不可忽视的位置,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减肥专家和肥胖人士的重视。

健美先健心

塑造体型美,运动是关键,饮食是要素。然而,心理卫生同样不可忽视,不良的情绪会使人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容貌也衰老得较快,还未到应有的年纪,便过早地出现眼睑下垂,头发灰白脱落,脸上爬满了皱纹。

在追求体形美的过程中,有些人不顾身体健康,不根据自己的体形特点,盲目追求苗条,似乎非把自己弄成像有些广告模特一样不可,结果过分节食,导致神经性厌食症。这种病主要是由于心理因素引起,大部分病人,主要是一些妙龄少女,惟恐长胖,为了使自己保持体形苗条,有意节制饮食,宁可挨饿,以致食欲越来越差,也有的可由急性心理创伤或长期心情不愉快而发病。还有少数人由于少食而得到父母亲属的亲切照顾,于是这种少食的行为被强定下来,并成为一种症状。近年来,国内女青年中,该病的患病率有所增加,所以,我们不可能等闲视之,在提倡和追求体形健美的过程中,决不要忽视心理卫生。

心理学理论对于身体肥胖原因的解释

我们先初步研究一下肥胖的主犯“吃”:“吃”,的确是造成肥胖的原因,那么为什么非“吃”不可呢?

这是因为食物对身体功能的维持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吃了过多的食物,吸收了过多的能量,就难免形成肥胖。于是,有人提出节食减肥。然而问题并非能如此简单地解决。根据减肥者的经验,节食一段时间,一旦发生体重减轻,多吃的毛病立即重犯,这是节食减肥极难成功的原因。更有甚者,节食减肥之后,吃得反而比以前更多。美国心理学家杰克指出:绝大部分靠饥饿减肥的女性,都无法持之以恒,而且这种饥饿因再食所造成的心身损害,会超过拒绝减肥的心身损害。突然性地采取大量节食和完全节食的减肥者,会导致体内供需失常、内分泌紊乱、酸中毒等,因而重新进食者,体重会呈直线上升,往往会超越减肥前体重标准。

食欲与情绪有关的观点,一般人都能理解。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肥胖者遇到高焦虑情景时会吃得比平时多;而体重正常者遇到高焦虑情景时,则会吃得较少。其它相关的研究亦同时指出:在许多不同的情绪情景下,都会使肥胖者增加食欲。这两个研究都是同时对正常体重者及肥胖者所做的。而经由这两项研究的结果可以证实肥胖者较正常体重者对食物的兴趣高。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肥胖者不但对外在线索比一般人敏感,对与食物有关的其它线索也比一般人敏锐,即使肚子不饿,只要美食当前,总不会像瘦人那样“客气”。

解读你的“苗条意识”

“快感荷尔蒙”是脑内瘦身法成功的关键,你应该努力寻找“吃”以外的快感,就能摆脱对吃的依赖,这就是意念减肥的思考方式。成功的秘诀是想念自己一定能够减肥成功,不要怀疑自己会变瘦。只有坚持不放弃,就能使自己由“肥胖的身材”无形中瘦下来。

瘦身计划失败通常都是心理的原因,请仔细对照下面的情形,只要有一项符合的话,你便要加强意识训练了。

A.在开始减肥前就遭受挫折了。只是嘴里说“不瘦下来不行喽”而瘦身行动根本一次也没有实行过。经常说“我太胖了所以这个……不行”,把肥胖当做借口。经常以严肃的态度说:“我都这么胖了!你们还……”来为自己搪塞。

解读:你是不是会有“反正有办法瘦下来”的想法而放松了对吃喝的要求呢?是不是会有因为理想过高、与现实的距离相差太远等原因,而失去了实行减肥意愿的现象呢?

B.已经准备妥当了,但就是无法再进一步。当听到“减肥”这句话时,经常以新鲜的心情想到“我要认真、努力”。虽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减肥,却又想“明天开始吧”地逃避。当心中想要减肥时就马上买本书回家,但却没有认真地研读。

解读:虽然心里决定的事仍然有实行的决心,不过又马上就忘记了。当心里想到下个礼拜就去游泳时,经常感到心情慌乱的滋味如何?

C.虽然减过肥,却无法持续下去。对流行的减肥法和热量的计算法相当了解,却没有让这个知识活用在自己的身上。停止使用的减肥食品、书籍、器具等,塞满家里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持续了一阵子,但因体重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而中断了。

解读:虽刚开始的时候曾经完美地按照计划实施,却没有办法长时间持续下去,是不是会陷入“又失败了”的厌恶自己的境地呢?

D.又开始肥胖起来。好不容易达到了目标体重,而这种状况却无法维持三个月。自认为已经瘦下来了,却将忍耐已久不敢尝试的食物好好地饱食一顿。当减肥结束后,将运动都完全停止了。

解读:因为达到了目标体重便感到解放了,你不知道“不辛苦就没有成果”吧。

E.因为暴饮暴食的原因而肥胖。焦躁不安时虽然肚子并不饿,却什么都想吃。经常手边没有吃的食物就静不下心来,因此买了很多食物贮存起来。在上班或做家务事之前,有吃东西的习惯。

解读:你吃东西并不在于满足食欲,而是因为压力的关系扰乱了你的饮食行为。

F.自认为只要能瘦下来,便能解决各种问题。因为希望从别人口中听到“你苗条了哦”而减肥的。健康检查时虽然测量出的体重是标准的,心里却想要再瘦一点。自认为工作或人际关系不能圆融,是因为自己体型的关系。

解读:你没有必要减肥,这并不是外表的关系,要想解决问题,不是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吗?

减肥的心理训练

减肥除运用药物疗法、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外,也运用心理反射理论,设法纠正肥胖者异常反应造成的疗法,即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是根据条件不当行为,即用行为科学分析肥胖者摄食行为的特征和运动类型,以此为基础,合理修正导致肥胖的行动,培养正确的行为。

厌恶训练。治疗者运用一些附加条件,使肥胖者对自己的肥胖产生厌严感,避免过食。比如在冰箱旁,贴上自己因体态臃肿而遭人嘲笑的漫画,或者将自己大腹便便的照片置于餐桌上,一边看照片,一边吃饭,让自己面对美味佳肴,正欲狼吞虎咽之时,马上受到厌恶的刺激,以抑制食欲。

控制进食的速度。如果肥胖者学会了轻松慢地吃东西,他就会有时间对所吃的东西加以品尝,并且到时间会自然停止。如果吃得太快,可以让自己吃完一小份后暂停一会儿,然后再吃另一份。这两种方法并非引导肥胖者少吃,而是帮助他们掌握忍耐饥饿的技巧,用这些方法给他们逐渐确定合理的食量。

善于自我奖励。肥胖者可利用奖励的办法来坚定自己减肥的决心。奖励的办法多种多样。其中一种做法就是每坚持减肥一天,就丢一个硬币进储钱罐,奖励自己买喜欢的东西。但是请记住,千万别往嘴里奖食物。

借助他人的影响。对于肥胖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单独进食,而应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吃。在亲朋好友当中,“聘请”几个对自己有影响的“监督员”。这样,他们可以控制你的饮食。有时尽管你真心实意地减肥,但也有绝望而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此时你应找一个有同样苦衷的减肥者,互相鼓励,取长补短,共度难关。

想象法。有人体验肥胖者在食欲强烈的时候,只要想一想自己如果因为过食而使体型臃肿,易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那就会使体内消化液分泌减少,大倒胃口,从而不思饮食或过量饮食,达到节制饮食,减轻肥胖的目的。美国减肥专家鲍威尔发明的“告别肥胖”的减肥法就是让参加的人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喜欢的食物上堆满垃圾,从而对这种食物产生抗拒心理。经过反复演示,减肥人士形成了深刻印象,再见到上述食品,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排斥反应。利用这种减肥法,8成左右的减肥者可以达到令人满意的节食效果。如果再辅以适当锻炼,减肥便易如反掌了。

转移法。当肥胖者无法摆脱强烈的食欲诱惑时,运用心理转移法,即把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东西或某一项活动上去,这往往有可能使人拒食。比如,在产生食欲之际外出游玩、打球、看电影或咀嚼一些低热量的食物如橄榄、胡萝卜、口香糖之类。显然,转移法的效果取决于转移对象本身的吸引力大小。因此要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加以选择,吸引力越大,兴趣转移越快,节制饮食的效果也就会越好。

用其它行为来代替进食。研究者发现有些人对食物的形象、气味,甚至于对食物的想像,都会引起食欲。那些“过度反应者”有较多数量的胰岛素,在见到或想到食物时就会提高胰岛素水平,产生食欲的条件反射。为此,研究者建议用其它行为来代替进食,也许能够熄灭这种反应。比如作一次轻快的散步,喝一杯水,或者坚持不进食,直到这类想像不能导致过多分泌胰岛素为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